我想請老師他幫我寫推薦信,與要擬稿的教授不同,他語重心給了我很多建議,包括選校(這位老師在ECE領域算是國際等級的耆老人物,美國現在很多學校的Dept. Chair不是之前同學就是熟到炸掉)
之後甚至講到人生觀,愛情觀,進門沒多久就問我成績然後旋即是女朋友
講了很多甚至還有老師他的愛情故事,但是最後結論是,我適合讀博士,直接申請博士班吧
我突然就矇了
雖然這好像是我大學三四年以來的夢想
但是去完北卡,待過兩三間實驗室後,我發現我確實是有點才華在於找前瞻性的研究方向上,但是我真的適合念嗎,不論是奧康納老師給我的口頭Offer(要回到印度稱王的北卡機械航太系助教室)還是在ETH跟亞努斯教授(一個人有一層樓的男人)的面談,及可怕的啤酒時間
其實倒不是心理沒準備好,也不是資格跟發表量不夠,但我覺得傳統的奈米工程再過幾年應該會陷入試誤法產生的製程困境
或許我可能可以用奈米碳管熱電電池微機電做一個很花很炫的元件,發很棒很高點的Paper但我覺得,好像這些一是技術障礙取決實驗時間,跟局部參數調整,因為智力及創造力產生的複雜度
幾乎沒有呈現,導致我九月多剛回台灣的時候還在想,到底有沒有計算微機電等等,可以使演算法導入到微米及奈米等級設計的東西
後來我找到了,但是前一天把 ML 退了,目前人生最後悔的幾件事之一
有趣的事,當我結束與耆老(講了很多世界等級的科學內幕和小趣聞,這裡就不說了)見面會後,一是被老師連禮物都不收的風骨嚇到,我何德何能讓一個老人家陪我單聊快兩個小時,二是有種直覺是,我好像不想過這樣的生活
嚇完後,回了實驗室耍了一陣廢(用選校單腦補上哪上哪)後,晚上陪KK學長去某個在招人的Quant
好我也覺得很跳Tone 我也不是很想當Quant
我也只是因畢業需要 不小心修了 資料結構演算法 物件導向 離散數學 數值方法 而已
但我好像找到我想幹嘛了 不是那個脫離社會 但也不是會太有理想美化
然後我就改了我的選校單 但基本邏輯沒動
說得頭,我自己心理成熟的那一面還是告訴自己
「其實你還是要足夠瞭解自己」才能知道確切適合什麼
可是即便是提前準備很多,思索很多,誰又真的瞭解自己呢(笑)
好煩喔
不想給自己下小結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